书 名: |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9~2010) | ||||
英 文 名: | ANNUAL REPORT ON PUBLIC SERVICE OF BEIJING (2009-2010) | ||||
作 者: | 庞世辉 张耘 杨松 施昌奎 | ||||
I S B N: | 978-7-5097-1207-8 | ||||
丛 书 名: | 北京蓝皮书 |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研究报告 地方政府 社会服务 |
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指引下,北京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庆盛典,再次书写了平安北京的新篇章,而且加快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初步形成了具有人文与科技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
“科技北京”惠及广大市民,技术交易体现民生利益,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形成,教育资源向郊区倾斜,名校办分校取得成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并对中等职业教育部分学生实行免收学费。社会保障待遇标准进一步提高,养老助残“九养政策”正式出台,惠及38万名重残人和高龄老人,市、区、街乡、社区四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体系初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形成,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1。8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机制初步完善,基本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城乡覆盖,免费向市民提供H1N1疫苗接种服务,并启动社保卡就医实时报销制度的试点工作,提高了公共服务的科技含量,缩短了居民就医报销时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民生项目稳步推进,市政管理城乡一体化机制启动,市政基础设施向郊区倾斜。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和环境影响技术飞速发展,空气质量创下十年来最高水平,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高涨。
首都公共服务体系虽然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供需结构矛盾突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发展模式简单粗放,内涵发展不足;城乡差距明显,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运营管理模式单一,政府采购效率不高。这些问题有待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
2010年全球经济步入企稳复苏阶段,政府财政收入状况趋于好转。这种形势将有利于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2010年,随着北京市财政状况的日益好转,政府会进一步加大对科学技术、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注重均衡发展,进一步向远郊区倾斜,随着政策和措施的不断推进,北京公共服务体系将更加趋向城乡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