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9) | ||||
英 文 名: | ANNUAL DEVELOPMENT REPORT ON CHINES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AFEGUARDING (2019) | ||||
作 者: | 宋俊华 | ||||
I S B N: | 978-7-5201-5956-2 | ||||
丛 书 名: | 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 | ||||
关 键 词: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遗产保护 |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机构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背景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保护工作也获得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在“见人见物见生活”,弘扬非遗当代价值,切实加强非遗保护能力建设等理念指导下,我国非遗保护与发展的记录工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传统工艺振兴、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等重大项目继续稳步推进。非遗的保护力量进一步壮大,宣传手段进一步丰富,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社会认同进一步增强,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为此,我国在非遗保护的机制建设、理论研究、重大工程建设、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研究、拓展和探索,非遗保护事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新时代以来,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国家战略要求,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在进一步完善非遗保护制度建设、推动非遗产业发展、改善非遗保护评估体系、加强非遗国际交流、讲好中国非遗故事、总结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的基础上,也面临着对非遗保护对象进一步实施精细管理、进一步进行分类保护、进一步开展精准施策并进一步推进非遗理论研究、非遗学科建设等多方面的新任务、新使命。
总体而言,2018年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整体发展趋势良好,创新发展、稳中有升、重点突出且热点迭出。
总报告从新使命、新发展和新趋势三个方面对2018年我国的非遗保护与发展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总结。年度热点分别围绕2018年我国非遗保护与发展中的前沿、热点话题展开了具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论证,并重点论述了该年度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热点分析专题中,首先在对我国非遗保护制度的属性、修订和改进等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后认为,新时代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应该由“建设为主”转向“建管结合”,可优化非遗保护的目标定位,可创新驱动非遗保护和实践、可激活市场机制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其次,在通过梳理和研究文化和旅游部2016~2019年所进行的关于“代表性项目”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一系列评估实践后认为,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经由注重“名录建设”转到了注重“保护成效”的阶段,并提出了将“第三方评估”纳入我国现行的非遗保护评估体系之中的相关思考和建议等。再次,在通过分析新时代我国新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非遗传播所出现的主体扩大化、渠道多元化、方式科技化等新趋势后认为,数字复合出版、构建传播体系、推动科技转换、实现品牌转化并实现全民记录、全民创造、全民共享等将是非遗传播新的发展方向。最后,在通过梳理和分析文博系统、高校科研机构和国家层面非遗国际交流的相关实践后认为,建立、完善和深化我国非遗保护、非遗研究的国际合作,将是进一步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海外传播、展现中华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案例分析专题中,在通过对生产产品型、技术服务型、传播平台型、精准扶贫型、振兴传统工艺型等各类型非遗企业进行系统的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之后,对企业开展非遗保护所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并提出了对应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而在个案研究上,通过对民俗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女书习俗”的家风建设经验、文化生态博物馆建设经验、研学旅游经验、国际交流与传播经验等进行实地调研后,对我国的民俗类非遗对象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路径,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国外经验专题中,在通过分析和研究委内瑞拉、意大利、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印尼、法国、阿联酋等国外非遗清单的总体概况、清单类型、分类方法、列入标准、登记格式、更新方式、更新频率、社区参与等非遗清单编制的相关情况之后,将其与我国的非遗名录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为我国非遗名录制度的后期改进提出了相关建议。另外,在通过对日本《文化财保护法》的出台、修订、补充等过程进行梳理,并对日本无形文化遗产的分类、指定、认定等相关程序进行分析之后,详细地论述和阐释了日本非遗保护的经验和特色,并以其为参照,对我国的非遗保护实践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