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反贫困研究多年来的变化

    摘要

    1986年的时候,贵州省作为全国第一批就下去了,不像今天我们有那么多的扶贫资金,当时叫“以工代赈”,连粮食都没有,那个时候我们的物资还比较匮乏,包括农民修路我们做的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到今天我们的通村路也是那个时候奠定的基础。当然跟后来不一样,那个时候主要是劳动力还没有出去打工,它就是以农村的党支部和战略扶贫工作队去动员老百姓一块儿,把基础设施包括农田基础水利建设全部建出来,产业扶贫以后有钱了、有资源了,所以政府就压担子、压任务,任务一下来就很急地要去完成指标,所以就遮蔽了很多我们觉得应该培育一些最根本性的东西。所以到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特别是2014年、2015年连续的讲话,精准扶贫的这套“五个一批”等等,这样一批下来以后我们就感觉到,他就是对真的走出中国脱贫既有我们的政策优势、组织优势,而且我们是有能力走出这条路的。

    <<
    >>
    作者简介
    孙兆霞:女,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全国模范教师,贵州民族大学中国西部社会建设调查研究暨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贵州省委决策智库专家。1984年至1988年,作为课题负责人之一,承接并完成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在贵州的发展研究课题,迄今从事贵州经济、社会、民族文化研究、农村发展研究30多年。主持、参与课题多项,出版多部专著(合著),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主要研究领域:农村社会学、屯堡研究等。20世纪80年代曾参与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在贵州的研究活动。在陆学艺先生领导下,带领团队与王春光团队进行合作研究15年。从2010年起,带领团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春光团队协同进行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主要著作(合著)及论文:《社会建设与扶贫开发新模式的探求》《第四只眼》《贵州省党建扶贫的源起演进与历史贡献》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