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农村建设与社会主义道路扶贫

    摘要

    中国未来的社会是什么样?现在很多人在强调城市化,其实城市化也对,因为国家的发展需要多元化、城市化,但是城市化并不是农村建设不重要了。中国现在的城市人口大约占54%。在这54%左右里面呢,我想城市居民占38%左右,还有14%左右的是农民工,即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未来城市化可以达到多少?我想按整个OECD,整个发达国家的70%来计算的话,中国还有4亿~5亿的农民,会一直生活在中国的农村,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量。一些经济学家说:从生产粮食的角度来说,中国只需要几千万农民就够了,因为美国只有3%的农业人口,能够生产足够粮食给全国人口吃。

    <<
    >>
    作者简介
    郑永年:浙江省余姚人,生于1962年,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教授,《国际中国研究杂志》(China: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和《东亚政策》(East Asian Policy)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Routledge)“中国政策丛书”(China Policy Series)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World Scientific)“当代中国研究丛书”(Serieson Contemporary China)共同主编。历任中国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长期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主要兴趣和研究领域为: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国际和地区安全,中国的外交政策,全球化、国家转型和社会正义,技术变革与政治转型,社会运动与民主化,比较中央地方关系,中国政治发展等。先后出版专著14部,主编学术著作12部,近期主要著作包括《中国改革三步走》《中国国际命运》《通往大国之路:中国与世界秩序的重塑》《改革及其敌人》《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此外还担任香港《信报》1997年至2006年的专栏作家,2004年始至今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写专栏文章。多年来,其独立而深入的中国研究以及视角独到的专栏文章,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