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从“大通”的研究到“大有”的境界——评郭英德先生《探寻中国趣味》

    • 作者:李兰芳 李小龙出版日期:2018年06月
    • 报告大小:1.87MB
    • 报告字数:9862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励耘学刊(2018年第1辑 总...

    摘要

    《探寻中国趣味——中国古代文学之历史文化思考》(下文简称《探寻》)是郭英德先生近30年辛勤耕耘的菁华70196033,甫一出版,便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与好评。刘勇强先生于2017年9月19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探寻中国趣味的三个维度》一文,指出此书深远的学术史意义不仅在于彰显了论者穿透历史现象、注重理论探讨、视野宽广融通等个人学术特色,还体现在印证了近30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发展的历程,也即书中《前言》所谓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趣味”探寻历史、心理和文本的三个向度,这“极为精确地概括了一种与时代同步的学术自觉与追求”。70196034王齐洲先生发表于次日《中华读书报》的《中国趣味与文学情感》一文则以心体心,阐释了郭英德先生近30年“探寻中国趣味,重视文学情感”的学术精神。这种精神,具体来说,即郭英德先生在《“中国趣味”与北美地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中所谓的“尊重与珍视作为一种历史存在与现实存在的中国古典戏曲,力求揭示其自身蕴含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70196035

    刘、王二位先生或重学术价值的弘扬,或重学术思想的推崇,笔者则以学习的态度,管窥蠡测《探寻》一书在学术品格与学术范式层面的意义。郭英德先生曾说,“汲取传统而面向现实,立足本土而心怀天下,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理所当然、势在必行的文化担当”,他还相信,“只要致力于‘大通’即贯通古今、打通中外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终究可以达到‘大有’即洞察精微的智慧境界和文化境界”。70196036我们认为,《探寻》一书正是这段夫子自道的佐证,也是郭英德先生三十年如一日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践行这一理念的范本,亦即书中副标题“历史文化思考”的意义所在。

    <<
    >>
    作者简介
    李兰芳:李兰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
    李小龙:李小龙,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