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论我国社会心态:概念辨析及其操作化(1994~2006)

    摘要

    “社会心态”一词,是近几十年在我国学术界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概念。据我国学者杨宜音的检索统计,仅从1994年到2006年5月,中国知网以“社会心态”为关键词检索到的相关论文就有4198篇之多(杨宜音,2006)。社会心态问题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国近几十年的社会改革导致了整个社会心态的剧烈变动,社会心态的变化状况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个值得引起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然而,在众多的研究中,除少数论著以外,大多数作者都缺少对这一概念进行学理上的缜密分析。更多的研究则是跳过概念的讨论径直描述各种所谓的社会心态现象或探讨其调控措施。因此,目前关于社会心态的理解基本上既缺乏明确的内涵界定,也缺少相对稳定的外延限制。笔者认为,要想深刻地揭示社会心态的本质,准确地把握我国当前的社会心态状况或特征,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从与社会心态研究的相关学科的角度,廓清社会心态概念的内涵,界定清楚什么是社会心态,否则许多研究很可能是事倍功半,不仅抓不住当前社会心态的本质特征,还会产生一些理论和概念上的混乱。基于这一考虑,本章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特别是通过与“社会心理”这一相近概念的比较分析,来界定社会心态的含义,并对社会心态测量的大致范围做出初步的界定。 <<
    >>
    作者简介
    马广海:山东大学教授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