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金融抑制”的法律镜像及其变革——中国金融市场现实问题的制度思考

    • 作者:黄韬出版日期:2018年07月
    • 报告大小:1.11MB
    • 报告字数:11812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中国经济哲学评论2018·金融...

    摘要

    回顾三十余年来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一条主线就是“金融抑制”(financialrepression)。“金融抑制”理论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这两位学者分别在各自的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提出的,它指的是一种货币体系被抑制的情形,这种抑制导致了国内资金市场受到割裂,对于现实资本积聚的质量和数量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金融抑制”描述的是后发国家的一个普遍现象:政府有意识地全方位地介入金融市场,通过人为干预金融市场的交易,扭曲金融市场的交易价格(利率和汇率)来实现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这些国家往往对存贷款利率设置上限,对汇率水平进行严格控制,以此保证国家对资金价格的有效引导,降低融资成本,从而服务于实体产业的发展。除了价格型金融抑制手段之外,还会存在大量的结构性金融抑制策略,以保证国家对金融资源配给的有效控制和高度动员能力,例如人为调配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的比重,为金融市场准入设置严苛的条件,对新型金融产品的交易实施高度管制,禁止或者限制外汇自由兑换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等。简言之,后发国家经济赶超战略的一个重要构成环节就是“金融抑制”。

    <<
    >>
    作者简介
    黄韬: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