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基本制度

    摘要

    在刑事普通程序中,辩护制度、证据制度和强制措施制度的运行贯穿整个诉讼程序,被认为是刑事诉讼中的三大基本制度。作为《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基本制度有其特殊性,主要包括精神病鉴定制度、证明制度和保护性约束措施制度。一是精神病鉴定制度。根据刑诉法的规定,强制医疗措施适用于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的启动以及强制医疗措施的适用以行为人患有精神疾病为前提。精神病鉴定意见不仅是检察机关启动强制医疗程序的依据,也是法院判定是否应当采取强制医疗措施的关键证据。精神病鉴定制度涵盖从程序的启动到法庭的审理裁判等环节,是强制医疗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证明制度。强制医疗涉及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和剥夺。为了保证强制医疗程序运行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应当对强制医疗证明的任意性进行有效控制,明确强制医疗的证明责任和证明要求,防止强制医疗措施的恣意适用和对公民权利的侵犯。三是保护性约束措施制度。在强制医疗诉讼中,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因患有精神病可能实施危害他人或自身人身安全的行为。为了保证强制医疗诉讼的顺利进行,在法院作出强制医疗决定前,法律授权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该措施具有短期剥夺人身自由的效果,其适用应当受到程序的有效规制。< <<
    >>
    作者简介
    王君炜:1987年1月生,福建泉州人,法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中国著名刑事诉讼法学家王敏远教授。现为华侨大学法学院讲师、华侨大学地方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和司法制度。曾在《法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华侨大学学报》等CLSCI、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先后主持泉州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科研项目等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