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调查川西牧民定居研究涉及的区域(2012~2017)

    摘要

    调查牧民定居离不开几个相关问题,即游牧的产生和发展状况、聚落的形成与变迁、不同区域的特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观定居点与自然聚落及其相互关系等。一般地,我们知道人类的幼年时代生产力极为低下,人少兽多,经常面临被自然灾害和猛禽恶兽消灭的危险。人类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选择了最利于自己生存栖息的环境,那就是以树为家。在高大的树上,既避开了陆地上部分毒蛇猛兽的追捕,又最大限度地避开了洪水的侵袭,树荫也可以遮挡暴雨烈日,这样相比地上确实不失为一个安全的场所。从人类在树上生存发展的经历来看,人类至少经过了缘树采摘和居高制敌的生产斗争历程。随着人类生存能力和生产能力的增强,也随着繁殖扩大的需要,人类感到树上的限制多了起来,不仅生活不方便,而且生产也大大地受到限制。这样,自然选择了下到地上寻穴而居。很多早期人类树居和穴居的历史痕迹和遗存,都印证了这个事实。 <<
    >>
    作者简介
    文艳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公共管理、社会工作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历史文化、教育问题。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