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随迁子女社会融合教育模式的构建

    • 作者:乔金霞出版日期:2018年06月
    • 报告大小:769.73KB
    • 报告字数:28543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

    摘要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儿童的发展处于一个由各种大小不一的同心圆所组成的复杂环境中,这些层次既包括微观的、具体的与儿童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各种人际交往关系或身处其中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也包含宏观的国家政策、社会文化等或可调控或短期不能管控的诸因素。其中,儿童处于各种环境的中心,其周围的各个层次相互关联,共同构筑错综复杂的多重关系,并以直接的、具体而微的或间接的、渐进的方式共同地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因此,在考虑随迁子女社会融合问题时,必须把其置于这样的一个发展的中心来考量问题的出路,必须综合考察与随迁子女生活、学习相关的微观、中介、外在及宏观环境,切实关注各个环境层次中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才能确保随迁子女社会融合问题的真正解决。简要言之,关注影响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的家庭、学校、社区等微观环境因素,搭建微观环境中各个因素之间互动交往的桥梁,营造和谐共生的多元文化氛围及出台具体而微的教育保障政策,调动各环境中的要素因子相互配合,形成随迁子女教育的合力,才能确保随迁子女社会融合问题的有效解决,真正促进随迁子女身心健康发展。正如怀特所言,“研究人类发展时,我们必须把人们周围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整个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样的道理,要想改变某个人的活动方式,我们需要理解和对待个人活动所处的各种情形”。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运用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系统观研究随迁子女社会融合及教育的思路。同样,在研究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时,我们必须把随迁子女周围的一切教育环境和其他生态因素作为整个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需要理解和对待随迁子女社会融合中所处的各种情形。简言之,关于随迁子女社会融合及教育发展的生态研究要求我们将关注的目光从单一因子层面拓展到多角度、多层面、多因素的多元系统分析中,这种看待问题的思路无疑将大大拓展理论研究的眼界及实践执行的视野。

    <<
    >>
    作者简介
    乔金霞:河南南阳人,汉族,教育学博士。先后在华中师范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完成教育部等省部级课题三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