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心病还需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谈中日关系的症结与走向

    摘要

    从现实层面来看,自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开始,中日关系便一直波折不断,甚至一度走到冲突和危机的边缘,2014年中日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以来,可以说两国关系目前已经进入止跌回稳的通道之中,但无论是两国的政界、学界抑或是民间对双方关系能否真正企稳不甚乐观,脆弱性仍然是当前乃至未来中短期中日关系的主要外在特征之一。也正是因为此,研究中日关系的脆弱性及其内在原因并提出解决之道也就成了目前中日关系学界的一个焦点。概括来看,当前学界解释中日关系脆弱性的主流观点,大约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主要是从体系层次来解释的,即中日关系上的结构性矛盾论,也就是由于两国相对实力变化上的此消彼长使得中日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正在经历剧烈的变动,而中日关系的脆弱性正是上述体系变动的外部表征。再一类观点是从单元层次也就是国家的外交政策角度来解释的,比如现在学界经常提到的中日安全困境论,造成了中国的对日战略和日本的对华战略容易形成对冲 <<
    >>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张晓磊:张晓磊,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