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价值传统的形成

    • 作者:高德步出版日期:2018年05月
    • 报告大小:1.54MB
    • 报告字数:32133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中国价值

    摘要

    中国价值源于“前轴心时代”上古先民的生命体验和社会实践,经过三次价值革命构成“一以贯之”的价值传统。第一次价值革命为周文革命,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以“德”为核心、以“礼乐”为形制的价值体系。第二次价值革命是儒家革命,经过综合百家,形成以“仁”为核心,以“伦理纲常”为形制的价值体系。第三次价值革命是理学革命,经过综合儒释道,最终形成以“理”为核心,以“天理人心”为形制的价值体系。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中国士人以天下为己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兴灭继绝,使中国价值得以薪火相传,不绝如缕。然而,到了传统社会后期,中国价值传统逐渐走向衰落,从经世致用转向烦琐学术,从价值理想转向形而上学,趋向于空疏化和去价值化,不能继续承担引导人民和社会发展的使命,因而面临新的价值革命。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印象是长期停滞。这种停滞既包括生产力方面的停滞,也包括制度文化方面的停滞,而核心则是价值思想方面的停滞。但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短暂的停滞,但从未真正有过长期的停滞,仅仅是相对于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起步较晚而已。从中国传统社会历史看,先后经历了三次重大社会变革,而每次社会变革都发生相应的社会转型和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变革历史相应的是价值思想的变革,这就是周文革命、儒家革命和理学革命,中国价值传统正是通过这三次价值革命得以形成。

    <<
    >>
    作者简介
    高德步:1955年出生,辽宁人。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外经济史和政治经济学。先后出版《产权与增长:论法律制度的效率》《世界经济通史》《中国经济简史》《中外经济简史》《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历史视角》《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西方世界的衰落》《中国价值的革命》等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