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都市社会脉动:上海调查(2017)项目的小区公共设施研究

    摘要

    作为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的“无障碍环境”,通常被认为源于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的倡导。“无障碍”的目标是消除一切对使用者造成障碍的物理移动、信息及操作界面,因此是对人所使用的物品和环境的细致优化,体现出对所有人的使用都能带来便利的“通用性”,即实现通用设计的目标。改造居住环境,建设无障碍设施是实现无障碍环境的重要途径。早在1959年,丹麦就开始建设面向残障者居住的无障碍住宅。此后,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各自制定了无障碍标准,建设面向残障者和老人的无障碍住宅和公共设施。各国为了建设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无障碍设施,都相继颁布并修订了无障碍化设计的相关法规,要求对未进行无障碍化设计的居住生活环境加以改造,并体现出从“无障碍化设计”转变为“通用设计”的理念,创建现代化的都市社会生活。

    <<
    >>
    作者简介
    孙秀林: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现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上海大学数据科学与大都市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副主任、《社会》杂志副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副主编等职务;有多篇学术文章分别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青年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上;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人口办等的多项课题;获得上海市“曙光学者”、“社科新人”称号,荣获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