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的“新常态”,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模式难以为继,“新常态”下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主要路径,除了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之外,必然要更多地依靠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国内居民消费。引导在城镇就业的农业户籍人口(以下简称农民工)在经济和社会两方面融入城镇社会,缩小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的收入差距,保证他们的劳动获得合理回报,提高其收入水平,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提升内需的关键。而推动农民工在经济和社会两方面融入城市,就必须破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市场规则,建立统一的劳动市场,改变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受歧视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差异可以归纳为三个不同层面:首先,职业收入上存在着同工不同酬,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从事相同或者相似的职业岗位,两者的收入却存在显著差距。其次,职业分布上存在着“黏地板效应”,农民工在城镇的劳动力市场中往往获得的是底层的职位,像被黏着在地板上一样处于劳动力市场的低端。最后,职业流动上存在着“天花板效应”,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即便获得了从事较高职位的资格,也无法获得相应的职位。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在职业上三个层面的差异是共存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从以往研究来看,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大多围绕着同工不同酬展开研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也是最为广泛使用的理论框架。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却难以完美地解释两者在职业分布和职业流动上的差异,而用以职业为主要指标的社会分层理论解释这一现象更具有合理性。本文综合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框架,结合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和职业分层理论来分析城镇户籍人口和农民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以期获得新的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