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等收入群体概念的兴起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 作者:李春玲出版日期:2018年04月
    • 报告大小:880.66KB
    • 报告字数:11142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

    摘要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最早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口号。之后,党和政府文件一再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16年5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这说明,“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是衡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性指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等收入群体应是社会主流人群。为此,“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也被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不过,目前国内学界对中等收入者的概念界定还未形成明确说法,在中等收入者的具体划分方法上也存在许多争论。由于缺乏对这一群体的明确定义和测定方法,所以无法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量化目标和具体的政策方案,从而不利于这一目标的顺利达成。为此,从政策层面考虑,需要尽快设定“中等收入者”划分标准,明确中等收入群体概念界定,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具体量化目标。细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方案不仅需要明确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界定和划分标准,还需进一步考察中等收入群体的构成特征,预测其增长趋势,从而使政策努力方向不仅朝向“精准扶贫”,而且达致“精准扩中”。同时,在学术研究层面,对中等收入群体这一概念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也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许多人认为,中等收入群体这个词只是中国政府领导人从政府政策目标角度提出的一个口号性概念(比如“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等),但实际上,在2002年中国政府文件中出现“中等收入者”这个词之前,国外已有社会科学家采用这一概念分析收入分配问题和社会构成变化。目前,中等收入群体(middleincomegroup)这个词非常频繁地出现于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OECD等)和知名智库研究报告中,同时一些讨论收入分配和社会结构变迁的学术著作也采用这一概念。不过,中等收入群体作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社会群体分类概念还是相当年轻的,对这一概念的理论内涵和社会现实意义还缺乏深入探讨。 <<
    >>
    作者简介
    李春玲:李春玲,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上海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分层和教育社会学研究。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