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特色的中等收入群体概念界定——绝对标准模式与相对标准模式之比较

    • 作者:李春玲出版日期:2018年04月
    • 报告大小:1.02MB
    • 报告字数:16529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

    摘要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最早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一再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对于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性指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等收入群体应是社会主流人群。为此,“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也被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不过,对中等收入群体概念内涵的理解,以及何为中等收入者和如何确定中等收入标准,目前国内学术界还未有明确说法,对中等收入者的具体划分方法也存在许多争论。由于缺乏对这一群体的明确定义和测定方法,因而无法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量化目标并制订具体的政策方案,从而不利于这一目标的顺利达成。为此,从政策层面考虑,需要尽快设定中等收入者划分标准,明确“中等收入群体”概念,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具体量化目标,细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方案。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和划分标准,并比较不同的中等收入群体概念和划分标准及其适用性,提出适用于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小康社会指标的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并采用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估计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 <<

    >>
    作者简介
    李春玲:李春玲,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上海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分层和教育社会学研究。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