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NGO参与机制

    摘要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在全球环境治理中NGO的地位和作用已获普遍认同,选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深入探讨NGO参与环境领域最受关注气候议题的实际,借此剖析NGO参与机制,为中国NGO走上国际环境治理舞台提供参考。经研究发现,不少NGO以观察员身份参加UNFCCC的相关会议,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渠道发放供谈判代表传阅的资料,以及创造与他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从而对谈判施加影响;同时也注重在边会和展览上发放宣传材料展示自己。虽然NGO推进了气候框架的广泛参与,但NGO参与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在西方国家以及国际NGO对谈判议程设置有着强烈影响的背景下,中国要充分认识到NGO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搭建非政府组织国际交流平台,鼓励本土NGO积极参与国际环境议题,扩大全球影响力,与政府携手打造中国国际形象。

    <<
    >>
    作者简介
    杨丽:杨丽,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NGO与基金会研究中心主任。
    李慧杰:李慧杰,吉林大学行政学院行政管理系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NGO与基金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