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秘鲁:连接“一带一路”的拉美桥梁

    摘要

    本文的主题是秘鲁:连接“一带一路”的拉美桥梁,据史料记载,早在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上半叶,就有中国的商人和工匠沿着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到达秘鲁做工经商。19世纪上半叶,秘鲁成为第一个向中国开放国门的拉美国家。从那时起,大量廉价华工被运往秘鲁,参与修建运河、道路以及架设电报线路等。据统计,1849~1874年,将近12万中国人进入秘鲁,从事铁路建设、种植园农业以及鸟粪开采等经济活动。中国人为秘鲁的经济发展以及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极大地推动了独立后秘鲁经济的发展。1971年,中国和秘鲁建立外交关系,秘鲁成为继古巴和智利之后第三个与新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 <<
    >>
    作者简介
    王飞:王飞,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拉美经济。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