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政府的工资调控机制

    • 作者:狄煌出版日期:2018年03月
    • 报告大小:779.68KB
    • 报告字数:26104 字所属丛书:科思论丛
    • 所属图书:中国工资宏观分析

    摘要

    政府调控企业工资分配的机制是指政府部门在调控企业工资分配过程中为实现调控目标所做的制度安排,或者是采取相关措施当中的调控目标和调控手段之间的作用机理。合理有效的企业工资调控机制应当具有这样几个特征。首先,调控目标与调控手段及方法协调一致。各项调控政策一方面要根据调控目标加以制定,另一方面要为实现调控目标安排合理有效的调控手段及方法。目前我国政府调控企业工资分配有四个主要目标:一是提供最低工资保障,使低薪劳动者本人及家庭供养成员能够维持一种低水平的正常生活;二是引导企业工资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三是保持合理的工资关系,调节不合理的行业企业工资差距;四是监管国有企业工资分配,使其工资水平及增长与其他类型企业相协调,与企业自身发展及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相协调。当市场工资调节机制所产生的结果不符合上述目标时,就需要政府部门调控政策的干预,从而使企业工资分配逐步接近调控目标。其次,在政府制定和实施调控政策时,应最大限度地使用经济杠杆调节方式,最低限度地使用行政命令调节方式。政府最大限度地使用经济杠杆调控企业工资分配,就是充分发挥市场对工资的决定性作用,并且使调控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利用经济规律的内在机理,通过调动相关经济要素或对市场主体的利益导向方式,开辟有利于实现调控目标的运行轨道。与行政命令的强制干预方式相比,这种调控方式可以与市场调控机制产生互动关系,更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更容易被市场主体接受并遵循,且不易损害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则,从而尽可能降低政府调控的成本及代价。再次,调控机制的运行成本及负面效应相对较小。任何调控政策都要付出一定的调控成本,都会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一项合理得当的调控政策,不仅要有积极的经济社会意义,还要保证政策效益大于成本付出,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最后,调控方法简便易行。这样既有利于调控政策的实施,也有利于提高调控效率,降低调控成本。依据这种观念对目前政府工资调控各项制度进行分析,就会相应找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便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加以改进完善。 <<
    >>
    作者简介
    狄煌:现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三室主任。在工资收入分配、劳动关系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工成本管控等方面从事研究、咨询和培训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向政府提供了许多研究报告,为企业提供了许多改革方案,发表了大量专业文章,出版过《工资收入你我他》《人工成本与邯钢经验》等著作。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