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俄国”观念及其与中国边疆地区的关系

    • 作者:〔英〕卡罗琳·汉弗莱 袁剑 刘玺鸿出版日期:2018年01月
    • 报告大小:1.59MB
    • 报告字数:20384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中国边疆学(第七辑)

    摘要

    本文作者卡罗琳·汉弗莱(CarolineHumphrey),系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著名蒙古学家和内亚研究专家。本文原名“Conceptsof‘Russia’andtheirRelationtotheBorderwithChina”,刊载于FranckBillé,GrégoryDelaplace,CarolineHumphrey等编《边疆的遭遇:俄国、中国和蒙古边境的知识与实践》(FrontierEncounters:KnowledgeandPracticeattheRussian,ChineseandMongolianBorder。OpenBookPublishers,2012)一书。该文通过具体的分析,展现了中俄边疆社会形态以及跨界群体(cross-borderpopulations)的特征,关注他们身上诸如转瞬即逝的社会网络以及非民族化(non-national)的身份认同,并通过对俄国边境相关状况的分析,探究其与中国接壤的国境在影响“俄国”作为一个政治形态的概念化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反过来讨论俄国这一观念的演进历史,从沙皇帝国(TsaristEmpire)到苏联(USSR)、俄罗斯联邦(RussianFederation),对这个国家如何看待边疆所造成的影响。该文的研究对于我们进行相关边疆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当然,其中的一些看法也跟国内的某些研究有不同之处,需要读者在阅读时加以辨析。

    <<
    >>
    作者简介
    〔英〕卡罗琳·汉弗莱:
    袁剑:袁剑,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邮编:100081。
    刘玺鸿:刘玺鸿,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生。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邮编:100081。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