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地方治理中的国际因素

    • 作者:杨雪冬出版日期:2018年01月
    • 报告大小:1MB
    • 报告字数:22403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地方治理的逻辑

    摘要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地方的国际化水平也在提升,通过人员流动、经济联系、信息传播等多种方式与世界不断扩大和加深联系,形成了开放的地方治理状态。来自国外的利益、制度和知识信息等多种因素通过各种渠道影响或者直接参与到中国地方治理过程中,并且成为推动地方治理创新产生和持续的重要变量。本章对地方治理创新概念作了狭义化处理,提出地方治理创新是指地方党政机构为了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而采取的具有治理取向的新机制、新方法、新手段。

    本章将在国内国际互动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合法化理论,分析国际因素在地方治理过程中实现“内化”(即被地方党政机构接受、承认乃至实践)的机制。在中国的制度背景下,国际因素的内化过程就是被赋予合法性的过程。中国在不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同时,在制度上依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一些来自西方社会的国际因素被地方党政机构接受,必须通过获得合法性进行政治脱敏,脱掉西方色彩并增加可共享性。利益、制度、信息是国际因素的基本形式,跨国利益集团、国际制度、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知识群体等都是国际因素的具体体现。每种因素最终获得合法性是中央权威、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
    >>
    作者简介
    杨雪冬:河北省涞源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一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全球化、中国地方政治、政治学理论。 现为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出版有《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专著)、《市场发育、社会生长和公共权力构建:以县为微观分析单位》(专著)、《全球化》(专著)、《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专著)、《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想象力》(主编)、《地方的复兴:中国地方治理改革30年》(主编)等多部著作。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