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家庭抗逆力的过程与类型研究结论

    摘要

    大千世界,每个生命在短暂的百年历程中,常常为种种局限性所困扰,但在生命的广度上又带有无限的弹性与张力。对儿童抗逆力议题的审视往往通过家庭这一生命成长的第一摇篮得以孵化、成长、成熟。慢性的疾病事件,无论是在客观事实意义上的发生,还是主观解读意义上的建构,常常伴随着家庭成员间的个性、医疗认知、社会交往等要素的影响而出现分化。

    对书中家庭个案群的记录、归类与整理,常常让我感受到如万花筒般的疾病叙述、表达以及更多逆境中折射出的应对举措上的力量感。某种意义上说,在慢性病类型与家庭抗逆力在家庭成员彼此间的互构问题上,似乎并非如我们在田野调查前所预估的那样,病情与应对能力呈现简单的正比关系,而是演绎并折射出更为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应对能力等方面的家庭交往议题。进一步说,疾病前景的无望与无助并不只会简单导致家庭整体发展态势上的困顿,反而会诱发更为积极意义上的适应性调整;反之,具有较大治愈希望的病患态势也不一定会令家庭整体朝积极方向转变,而是需要更为小心处理家庭整体所面对的更多风险性因素。

    <<
    >>
    作者简介
    冯跃:人类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青少年社会工作、教育人类学。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