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家庭抗逆力研究

    摘要

    社会学、人类学意义上对“家庭”的界定,往往是基于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意义上的理解,由此衍生出核心家庭、联合家庭以及扩展家庭等概念。晚近以来的大量中西方文献逐渐开始倾向于把这一界定方式看作“与意识形态相联系的符号”,在Stacey(1996:3)看来,许多传统的定义元素是和社会上不同利益团体的相对权力联系在一起的,如家庭应该是一个基于婚姻的小单位,意味着异性的夫妻、爱情、性专一、合法婚姻等,这一理解内涵往往构成了社会制度与社会实体意义上的“静态”家庭意义。而从更为流动且主体性意义上看,对家庭的内涵理解恐怕依然有待于超越这一既定的框架,吸纳更多可能性的要素。事实上,我们的确不应该把家庭看作稳定的一个社会机构,而应该看成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应以传统的形象和标准来判断家庭,而应更多地从家庭关系的亲密程度等方面来判断。

    <<
    >>
    作者简介
    冯跃:人类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青少年社会工作、教育人类学。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