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高校和工程院所的资源差异与合作动力

    摘要

    合作动力是影响联合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考察导师和博士生参与联合培养项目的期待和动机,可以了解高校和工程院所跨界联合的合作动力和联合培养博士生这一改革项目的意义。是否具备合作动力以及联合培养项目与合作动力的匹配程度决定了导师、博士生对这一改革新探索项目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进而直接关系到合作效果的发挥。

    高校和工程院所拥有的工科博士生培养资源存在着互补性的差异,二者都不具备培养知识和能力更加全面的复合型工科博士生所需的全部资源条件,想要应对知识生产“模式2”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科博士生培养模式带来的新挑战和新要求,高校和工程院所就势必进行跨界联合开展深度合作,从而改变自身的培养资源短缺现状,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

    因此,本章拟在分析联合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从资源依赖理论的视角出发,考察高校和工程院所在工科博士生培养资源上的差异,分析导师和博士生参与联合培养的期待,并进一步探讨高校和工程院所的合作动力及其与资源禀赋之间的关系。

    <<
    >>
    作者简介
    郑娟:201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获公共管理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首都工程教育发展研究基地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