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美在开罗会议上关于琉球问题的讨论及其影响

    • 作者:侯毅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 报告大小:1.88MB
    • 报告字数:13305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中国边疆学(第八辑)

    摘要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在琉球问题上,国民政府内部所持的意见并不统一,蒋介石、宋子文等最高领导人所持的是将琉球视为收回之列的态度,而外交部的意见则是中国不应接收琉球。开罗会议期间,中美围绕琉球归属实际上只限于一般性讨论层面,双方都未进行过操作层面的论证,更没有展开正式磋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再无意将琉球交给中国。这固然与当时中美之间实力差距有关,但也反映出国民政府外交政策上过于保守,过于谨慎,在一定程度上说是错失了良机,并对钓鱼岛问题的产生有着历史影响。

    <<
    >>
    作者简介
    侯毅:侯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研究员。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