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市民社会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发展

    摘要

    无论基于国家-社会的二分法,还是政府-市场-社会的三分法,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再度流行并成为学界热门话题的现代市民社会研究,其大的国际社会背景是社会民主化、阶层利益分化和文化多元化。此间福利国家危机话语的蔓延与泛滥,不仅是在新政治经济背景之下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再度思考,还是对二战后政府干预经济社会、已有社会福利共识的某种反动,甚至是试图重塑这种关系的一种尝试性思考。而东欧的一些激进学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阐发,以及横扫苏联和东欧地区的政治变革,更是对其起到了推波助澜之功效。仅就出现在中国大陆的市民社会的研究进展情况来看,其兴起和发展是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现实关怀的反映和学术发展的需要等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民社会概念就逐渐融入西方主流派的知识话语体系之中,进入90年代以后,市民社会研究热潮更是从西方和苏联东欧学术界扩展到世界的其他地区,形成了对当代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政治思潮之一。关于市民社会的理论建构问题,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以三分法为基础的市民社会定义逐渐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
    >>
    作者简介
    钱宁:哲学博士,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社会发展、民族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代表作有《社会正义、公民权利和集体主义》《社会福利视域中的社会工作》等。
    张美川:法学博士,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社会变迁和社区研究。
    吕付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后。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民族社会学研究。
    娄世桥:法学博士,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民族社会学、社会工作研究。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