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作为“文化”变革动因的复制技术研究

    摘要

    本雅明曾指出,机械复制替代人工复制成为主流,是“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诸多变革的动因。50342586如果我们借鉴杰姆逊对“文化”三种含义的梳理——一是“个性的形成、个人的培养”,其对位概念是“自然人”;二是“文明化了的人类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其对位概念是“自然”;三是“日常生活中的吟诗、绘画、看戏、看电影之类”,其对位概念是“贸易、金钱、工业”。50342587除此之外并在第三种含义上,即约等于“艺术”的含义上使用“文化”一词,那么,本雅明的论断就可转换为:复制技术从人工到机械的演进,是彼时“文化”产品诸多变革的动因。如果我们将此论断的时间限定去掉,并在使用“文化”一词时主要指涉文化产品、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等相关范畴,那么就可进一步得到一个假设:复制技术是“文化”变革的动因。这显然是一个颇有价值的命题,因为本雅明在20世纪30年代那个历史节点的上述论断,通过这一假设,将可扩展为一条联通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理论道路。

    在做过“大胆假设”之后,笔者将通过如下步骤“小心求证”。

    <<
    >>
    作者简介
    宋革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编辑
    张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章建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