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我国财政税收理论概述及演进

    摘要

    税收是国家的财经命脉,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因此它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在征收、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殊关系。

    与其他分配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形式特征。它的这三个基本特征也是统一的整体,其中,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强有力的保证,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固定性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必然要求。其实税收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具有一定社会制分配关系,而税收制度是规范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法律制度。目前,国家的财政收入有95%来自税收,国家将这些钱用于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建设、工农业的发展与调配。例如三峡工程的建设,通过国家税收的投入,为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体现了税收在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要求与经济紧密相关的税收符合其发展的要求,即政府筹集的税收收入应尽可能地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要,同时又不至于损害经济的发展,影响未来的需要。

    <<
    >>
    作者简介
    娄峰:金融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预测分析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社会经济系统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长期专注于宏观经济预测和政策模拟分析研究。主要代表学术出版物及学术论文包括《中国经济—能源—环境—税收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理论及应用》《大数据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社会复杂系统动态 CGE 模型构建及应用》等专著,并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中国间接税归宿:作用机制与税负测算》《中国财政再分配效应测算》《中国企业价格刚性研究:基于扩展的双粘性菲利普斯曲线》等多篇文章。主持和参与几十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课题,获得部级一等奖3项、部级二等奖6项、部级三等奖10项、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一等奖2项。2009年获得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优秀青年”称号;2011年获得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优秀青年”称号。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