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谈话节目,源自国外“TALKSHOW”,港台译作“脱口秀”,其基本形式是一个主持人,几个特约嘉宾,一群现场观众,围绕一个预先设定的话题展开讨论。也就是说,口头言谈是谈话节目的呈现形态,对设定论题的诚恳探讨以及探讨中思想的交流与争锋是节目的基本形态。电视谈话节目在西方电视界已有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高度接近、极具真实感的节目形态,它在不断创造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收视率神话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时代风尚和大众的行为方式。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开山鼻祖当属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开播的《东方直播室》。1996年3月12日开播的《实话实说》,在全国电视媒体中掀起了一阵“谈话旋风”,同时也成为我国影响最大的谈话节目。正如节目总策划杨东平所描述的:“这是我们已经习惯的场景,现代传播和交流中很寻常的一幕:在中央电视台400平方米演播厅的《实话实说》录制现场,一个被灯火烤炙得炽热的圆形场地,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围聚在一起,交头接耳,东张西望,主持人走出来,跟大家逗笑,向他们鞠躬。音乐响起来,掌声响起来。像通常听说的那样,‘话匣子’打开了,陌生和拘谨渐渐消失,人们开始变得活跃自然,融入了一个共同的‘场’。许多的喜怒哀乐汩汩流淌,即兴的发言、激烈的争论,大家议论纵横、谈笑风生……”杨东平这里所描绘的“一个共同的‘场’”,实则就是指节目谈话者纵横议论、激烈争论中营造的舆论场。
舆论,就是社会公众或集团对人们普遍关心的事态所做的公开评价,它是一种特殊的评价信息。舆论场,是指特定的舆论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强度和能量的时空范围。在电视谈话节目中,每一个作为谈话内容的话题可以看作是参与谈话的社会公众(嘉宾和观众)普遍关心的事态,参与谈话的嘉宾和观众就是舆论的主体,在谈话节目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和演播厅这样一个特殊的空间范围里持续,便形成了一个舆论场。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谈话节目,就是在节目流程中,展示了参与谈话的公众对话题一层层地洞穿与化解的过程,从而营造了一个舆论场。在这个舆论场中,通过口头的交流营造了一个交流认识、探讨问题、沟通思想的谈话空间,既满足了社会公众对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产生的各种新事物、新观念渴望了解认识、需要交流沟通的心理需求,又为党和政府提供了一个了解民情、洞察社会现状的窗口。在电视谈话节目中,正是通过舆论场的营造,节目的参与者才可能以轻松、坦然的心态面对亿万电视观众,讲述人生感悟,阐述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思考,反映社会的流变,这正是电视谈话节目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