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舆论场效应的利用及调适

    • 作者:熊志超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 报告大小:1.17MB
    • 报告字数:3342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迁徙与重构

    摘要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物质的存在方式,一种是有形的,一种是无形的,有形的物质看得见、摸得着;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并不是没有物质存在。即使是真空,也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有形物质而言,真空之中不存在“有形之物”,但真空不等于什么都没有。物质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物,一种是场,在不见可视之物的地方,“场”可是存在着,因而真空不空。

    舆论场就是一种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形态,是一种聚合了的意识现象。

    <<
    >>
    作者简介
    熊志超:熊志超,原湖北日报社记者。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