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18-19世纪世界复古主义的余波:古为今用的图书馆建筑形式

    摘要

    无论是在工业领域还是商业领域,现代化都是一个漫长而激荡的过程,现代图书馆建筑的发展亦如此。在世界范围而言,现代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建筑都萌芽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欧美国家。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当东方国家的社会状态还基本停留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阶段时,欧洲已经出现了以工业生产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自英国开始逐渐蔓延至欧洲大陆直至美洲,使机械制造、纺织业、日常轻工业等领域得到很大的进步,亦使社会民众的生活状态产生了重大的变革。19世纪以降,在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工业化在各行各业中发展迅速,随着新兴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产生更多世俗的需求,火车站、市场、市政厅、歌剧院,向更多人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学术图书馆等建筑因而陆续兴建。 <<
    >>
    作者简介
    罗惠敏:1985年生,广东广州人。2008年至2010年就读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攻读设计艺术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攻读图书馆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设计学和图书馆学论文十余篇,其中大部分被EI、CSSCI收录。现就职于中山大学图书馆业务办公室,从事馆务宣传推广及活动组织策划等工作。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