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我国亲社会行为的概念与行为发生路径(1986~2016)

    摘要

    研究者越来越认为亲社会行为囊括了自我提升、关系提升和社会价值提升等多重内涵。个体在社会性发展领域的自我增强需求会成为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内部动机。研究者不断完善的社会认知基本维度为探索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亲社会行为可以基于内部的能动性路径来实现,也可以基于外部的社交性路径来实现,二者都能满足个体的自我增强需求。能动性路径上的亲社会行为具有提升他人价值和提升自我价值的双重功能。基于能力知觉的助人效能感和基于内部控制的自主性助人动机是能动性路径上的重要成分。较强的助人效能感会促进亲社会行为,而作为内部稳定特质的自主性助人动机则会制约助人效能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
    作者简介
    张庆鹏:男,1982生,山西吕梁人,201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任教,同时在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担任研究人员。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为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2016年“羊城青年学人”资助对象、第四届广州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优秀人才培养对象。主要研究领域:文化与社会心理学、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与亲社会行为塑造、青少年社会工作和青少年社区服务。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