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任务,这是对2005年提出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深化发展,同时也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发展的内在诉求。之所以在当前国家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中一再强调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有两个维度的内在驱动力量:一是完全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服务供给体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且与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不匹配,带来了诸多弊端;二是社会主体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政府应该从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的角度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制度设计层面的保障。因此,理解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重大意义,要将其置于国家、社会和市场三者互动关系重构的过程中。上海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起步较早,经过“十一五”时期、“十二五”时期及“十三五”时期以来等几个阶段的探索与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特别是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具体可以概括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群众受益,这些探索和实践为上海率先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