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2017年中国水利风景区发展总报告

    摘要

    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批准设立了十六批778个国家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区的蓬勃发展之势呈现出特色与品质化、创新性与规范化、融合化、开放性与共享化等新的特征和趋势。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在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建设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在规模、管理和运营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渐成为水利工作的亮点领域。

    2016年,我国水利风景区面临着较为有利的发展形势:在国家宏观层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等为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水利行业层面,20余项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水生态保护、治理和修复工程的持续推进和城市水利工作的不断加强,直接推动了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在旅游行业和其他领域层面,大众旅游时代的兴起,全域旅游的试点示范,旅游扶贫与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民生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的需求,为水利风景区提供了融合发展与空间拓展的机会。

    未来水利风景区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将进一步强化,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的协调作用将进一步显现。新时期水利风景区的发展要逐步走在保护地建设前列,主动参与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并探索河湖公园实践。未来,水利风景区将呈现公益性、精品化、融合化、均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对策措施方面,未来对水利风景区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将水利风景区更大程度地融入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将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纳入区域水利规划,更大范围地推进将水利风景区纳入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立水利风景区动态监管机制,推进河湖公园试点工作,并大力推进市级水利风景区的创建工作。

    <<
    >>
    作者简介
    汪升华:汪升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学博士后,研究员。
    邹秀萍:邹秀萍,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孙艺惠:孙艺惠,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张蕾:张蕾,水利部综合事业局经济师。
    陈庚寅:陈庚寅,中国水利企业协会副会长。
    曾宜富:曾宜富,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未来研究分会理事长。
    王凯:王凯,南京市水利局巡视员。
    孙业红:孙业红,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
    孙义福:孙义福,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水生态文明促进会会长。
    温乐平:温乐平,南昌工程学院水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李鹏:李鹏,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
    何琳思:何琳思,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陈丹:陈丹,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