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批准设立了十六批778个国家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区的蓬勃发展之势呈现出特色与品质化、创新性与规范化、融合化、开放性与共享化等新的特征和趋势。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在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建设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在规模、管理和运营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渐成为水利工作的亮点领域。
2016年,我国水利风景区面临着较为有利的发展形势:在国家宏观层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等为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水利行业层面,20余项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水生态保护、治理和修复工程的持续推进和城市水利工作的不断加强,直接推动了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在旅游行业和其他领域层面,大众旅游时代的兴起,全域旅游的试点示范,旅游扶贫与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民生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的需求,为水利风景区提供了融合发展与空间拓展的机会。
未来水利风景区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将进一步强化,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的协调作用将进一步显现。新时期水利风景区的发展要逐步走在保护地建设前列,主动参与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并探索河湖公园实践。未来,水利风景区将呈现公益性、精品化、融合化、均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对策措施方面,未来对水利风景区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将水利风景区更大程度地融入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将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纳入区域水利规划,更大范围地推进将水利风景区纳入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立水利风景区动态监管机制,推进河湖公园试点工作,并大力推进市级水利风景区的创建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