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大学生“超越型人格”的构建

    摘要

    在人格困境中的个体,由于感受到内心的冲突和自我与外界之间关系的不和谐而会感受到不自由。但是在荣格看来,人格的发展即是个体化的道路,是通向真正的自由的道路。人格的发展,是要求人与社会和集体保持一定的距离,来审视个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使命,赋予个体人格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在了解环境所具有的限制的前提下,向着自身希冀的方向发展,尽量做出符合自我内心需求的选择,同时应用自己内心唯一的法则,有智慧地打破常规,从而实现个体化。因此,对大学生群体来说,不管是障碍性人格困境还是发展性人格困境,其应对和缓解并不完全能够帮助个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只是帮助个体暂时应对这些冲突和问题。要达到这种自由,需要对人的最终发展方向有所了解,并在自己处于人格发展困境时,能够从中感受到目标和希望,从而指引自己人格发展的道路,在追求个人人格不断超越的过程中,发展和形成“超越型人格”。 <<
    >>
    作者简介
    马前广:男,江苏东海人,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现为华东政法大学专职心理咨询师;先后毕业于苏州大学和复旦大学;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和翻译心理健康类教材、著作多部。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