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新特征与新挑战

    • 作者:蔡昉出版日期:2011年09月
    • 报告大小:657.23KB
    • 报告字数:5289 字所属丛书:影响力书系
    • 所属图书:超越人口红利

    摘要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我们仍然处在可以大有所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特别强调我们面临着诸多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应注意防范的问题有:第一,不要陷入“梅佐乔诺陷阱”。意大利是发达国家中有巨大地区差异的国家。意大利南方统称为“梅佐乔诺”地区,经济不发达,与北方有着巨大差异。中央政府实行的倾斜式政策,使得南方的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补贴和政府保护,最终地区差异没有缩小。另一个地区差异比较大的是德国,德国统一以后,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落后很多,基础设施差。中央政府给东部大量的补贴、低成本的投资,帮助其发展,但东部由于受到特殊保护而没有竞争力,目前东西德之间的差异仍然很大。我们目前的一些区域政策,用心很好,也取得了部分成效,但是也有政府给予了过度保护的倾向,我们应防止陷入“梅佐乔诺陷阱”。第二,防止犯日本的错误。很多经济学家关注为什么日本失去了一个又一个十年。对此有很多解释,有说泡沫,有说老龄化,或者银行制度。最近有一篇文献提出,日本失去第一个十年,最主要的原因是全要素生产力的表现非常差,经济增长中没有显著的技术进步贡献。这不是因为得不到贷款之类的因素,而是因为政策性的过度保护,保护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应该消亡的产业。政府干预的方式越来越多,导致全要素生产力没有进步。第三,要警惕在特定的发展阶段我们忽视工人的诉求,忽视普通劳动者的诉求。工人提出自己的诉求,并不一定是工人的状况越来越差。只要到了刘易斯转折点,工人有了更多的岗位选择,工人的诉求就会越来越高,这时候会出现罢工等各种诉求方式。只有用劳动力市场制度来规制和协调劳资关系,才不会把劳资对立转化为企业和职工对政府的不满。有人担心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下,谈判不成就会出现罢工。其实,没有集体谈判制度,罢工也不可避免,反而会把劳资矛盾转化为企业和职工与政府的对立。第四,要摆脱“未富先老”的困境。2000年中国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了7%。当时,中国老龄化水平是世界的平均水平,但是人均收入水平只是世界的1/4,我们把这叫做“未富先老”。“未富先老”使我们没法解决劳动力供给问题,没法解决养老问题。不过,靠调整生育政策并不能解决老龄化的问题。比如台湾并未实施计划生育,但是他们的老龄化比我们的还快。目前台湾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经济体。如果我们不能逆转人口老龄化这一现状,那么我们唯一的选择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就能够承受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就不是“未富先老”。第五,人口素质问题。我们目前就业总量问题越来越变为结构问题。这种结构问题,一方面指劳动力人力资本与当前劳动力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如大学生寻职难与“民工荒”现象并存就是典型的技能需求匹配问题。另一方面,今天的劳动者素质不能适应未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进入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已经出现非熟练工人与熟练工人之间的工资趋同现象,这会产生一种负激励,使得大家更早地进入劳动力市场。但是,未来产业结构提升的速度将大大加快,对人口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需要政府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使教育和培训事业能够顺应发展阶段的要求。 <<
    >>
    作者简介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以及“三农”问题的理论和政策等。著有《读懂中国经济》《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等,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数百篇。获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华人口奖、中国发展百人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