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关于刘易斯转折点的判断及其政策意义

    • 作者:蔡昉出版日期:2011年09月
    • 报告大小:725.31KB
    • 报告字数:3187 字所属丛书:影响力书系
    • 所属图书:超越人口红利

    摘要

    对于刘易斯转折点的判断,是2007年被记者炒作出来的,实际上其提出的时间还要早得多。虽然大多数同行都持相反的意见,但我始终正面做研究,不与人辩论。原因是持反对意见的人基本没有做同样分析,他们提出的都是观点和判断。没有严肃的数据工作,讨论就不能建立在可辩的基础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亚洲开发银行,专门召开了以刘易斯转折点为主题的研讨会,主要是组织力量批评我的观点。不管怎样,这也足以证明这个判断对于研究中国经济和亚太经济都是至关重要的。按照刘易斯的定义,转折点并不意味着劳动力绝对不足,而是不再能够在工资不变的条件下雇到需要的劳动力了。按照这个定义并根据我们现在的观察,我建议在政策研究中不要再怀疑这个结论。至于学术界,研究的性质是求异存同,随便大家争论。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与否,在政策上是有意义的。我当时提出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绝没有低估就业重要性的意图,只是着眼于提出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第一,工资的上涨必然加快;第二,工资关系要发生剧烈变化;第三,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现在问题越来越明显了,我不在乎谁对谁错,但是,希望引起决策部门对相关现象的关注,特别是运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来应对。不赞成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政策制定者,担心的是人们因此对现实中的就业压力掉以轻心。我很理解,但是,事实越来越证明,承认刘易斯转折点到来只会把观察问题的思路放得更宽,不会使任何人得出就业工作不再重要的结论。 <<
    >>
    作者简介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以及“三农”问题的理论和政策等。著有《读懂中国经济》《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等,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数百篇。获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华人口奖、中国发展百人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