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短期政府债券及回购市场的发展

    摘要

    在第二章中,我们已经对基准利率形成和货币市场的关系做了详细的分析。从那里我们可以看到,国债作为基准工具具有其他金融工具所没有的优点。一则在主权国家内部,国债不存在信用风险;二则国债本身可以形成完整的基准利率期限结构。但是,国债要作为基准利率的载体,还需要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如李扬(2003)所说,国债的发行必须在财政和金融之间寻求平衡;第二,货币市场,即本章讨论的短期政府债券和回购市场,必须具有充分的流动性和完善的套利机制。对于国债发行中存在的期限结构问题,考虑它对当前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我们将在最后一章进行分析。本章主要考虑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和套利机制。

    中国的国债交易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市场组织形式上形成了比较发达的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目下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记账式国债柜台市场也方兴未艾;在交易品种上,回购交易和现券交易量的增长都非常迅速,业已达到了每年10万多亿的规模。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其缺陷又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第一,作为国债交易市场的主体,中国的场外交易市场——银行间市场依然缺乏足够的流动性,表现为现券交易远不如回购交易活跃,银行间的现券交易量远不如交易所的交易量;第二,在各市场间、特别是即期现货交易和未来现货交易之间缺乏套利机制。这些缺陷阻碍了国债市场的发展,成为国债难以担当基准利率载体角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本章的研究表明,应该进一步完善做市商制度的雏形——双边报价商制度;同时,逐步放开对开放式回购交易的限制,并探索建立国债远期交易、期权交易甚至国债期货交易市场的可能性。

    <<
    >>
    作者简介
    李格平: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先后就学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系。现任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证券协会理事。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