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过程中的资金流动

    • 作者:李扬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 报告大小:1.35MB
    • 报告字数:17533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中国金融改革30年

    摘要

    1994年汇率并轨后,中国的对外开放步伐逐渐加快,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其中最突出者有二:其一,1994~1996年,中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连续三年同时出现顺差,进而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连续三年高速增长。这种格局与发展经济学的经典范式相悖,该当如何解释?其二,与上述现象相反,1994年以来(事实上是从1991年开始),中国便已出现了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从而资本外流的现象。据此可以提出极为尖锐的问题:在国内储蓄相对过剩且伴随资本外流的条件下继续引进外资,其合理性何在?本文的任务就是回答这些问题。

    本文首先将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资金流动格局与发展经济学的著名“双缺口”模型进行了对照分析,从理论上确认了中国情况的特殊性。继而,文章提出了三条可能的解释路径,分别名之为“游资假说”、“净损失假说”和“资本外逃假说”,对中国“双顺差”、国内储蓄过剩与资本外流同时并存之特殊现象进行了条分缕析。研究显示:“资本外逃假说”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于是得出结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表现为国内储蓄剩余的‘迷失的资金’,有一部分正徜徉在国外的土地上。”

    接下来的任务,自然是要解释国内资金外逃的原因。笔者认为:长期的金融压抑、产权保护的缺失以及因金融工具的缺乏导致的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的低下等,共同造成了中国这特有的矛盾现象。因此,弱化资本外逃的基本对策,显然就应该是加快改革,创造稳定良好的制度环境,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这是“在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中防止资本外流和国际资本的不利冲击,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

    >>
    作者简介
    李扬:男,出生于1951年,安徽淮南人,中国人民大学财金系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温州商学院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兼学术委员会主席,广州金羊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指数专家委员会主席,亚洲金融合作协会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2009年7月至2015年5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金融研究所所长。2016年5月起任温州商学院校长。兼任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为货币、银行、金融市场、财税。出版著作有《财政补贴经济分析》《金融全球化研究》等;发表论文有《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问题》《外汇体制改革与中国的金融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过程中的资金流动》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