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内在逻辑

    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是计划经济特征逐步淡出、市场经济特征逐步呈现的过程。什么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逻辑?简单说就是通过界定和保护逐渐清晰的产权制度,使经济主体从一到多,决策由集中到分散,给经济主体放权让利,使之独立决策并对其行为后果负责。银行业改革就是如此。1978年以前基本上由中国人民银行一家经营金融业务(占全部金融业务的93%以上)。改革的过程就是裂变的过程,由仅有人民银行到工、农、中、建的组建,到增加十家股份制银行,到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独立法人的涌现,再到开放以后逐步进入的外资银行,在此过程中人民银行把管理的证券业、保险业分离出去,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1998年中国保监会成立。在由一到多的裂变中,市场经济的特征逐步清晰。 <<
    >>
    作者简介
    易纲:易纲 1986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研究方向为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在英文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有11篇被世界权威索引《经济学文献期刊》编入其期刊和电子索引。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