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利益的各个方面的改革政策,使农民满意的程度都是史无前例的。但是,长期以来在“三农”问题各个方面存在的难点远未得到根本解决。除了农民工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待遇问题,以及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上的巨大城乡差距外,农产品也遇到一定的供给制约,甚至引发了通货膨胀压力。在逻辑上,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解释这种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与空前严峻的挑战同时并存这样一个矛盾呢?正确的回答是,我们应该从二元经济转换的特定发展阶段特征出发,认识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产生在西方的现代经济学,在解释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时,具有逻辑上的分割特点,即虽然存在着主要用来解释发达国家经济现象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以及主要用来解释不发达国家经济现象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但是,大多数这类理论,都无法直接借鉴用来观察同时处于二元经济转变和经济体制转轨国家面临的问题,更不用说能够对处于一个特定的经济发展时期的双重转轨国家的特有经济现象进行令人信服的解释了。不过,从现有的经济理论工具库中,我们还是能够借鉴一些有益的观察和分析手段,将其与当前中国“三农”现实相结合,发展出中国特色的经济分析框架。借此分析框架,本章把中国农业发展置于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背景之下,考察其面临的挑战,特别关注在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的同时,如何保证农业生产率的同步提高,以及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如何朝着市场均衡方向持续提高,以保持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