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球变暖的严峻后果以及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证据,近年来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增长,越来越不容怀疑(Stern,2007)。让我们引用经济学家的概括,来看一些几乎没有争议的事实。首先,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暖,由此导致海平面上升。其次,即使微小的温度变化和海平面上升,都会对人类生存产生巨大的影响。第三,温室气体的排放水平和增长速度,分别是以往2000万年和2万年的时间里所没有出现过的。最后,温度变化的速度很可能继续加快,影响程度将越来越大(Stiglitz,2006)。《京都议定书》和巴厘岛取得的成果,对所有国家分别提出了强制性和道义性的减排要求。虽然在已经形成的共识中,还没有对发展中国家提出强制性的减排要求,但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排第一位的人口大国、按照购买力计算的第二位经济大国,以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则是国际减排的关注重点。例如,有研究预测,假设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率保持在2001年的水平上,到2018年,全世界排放总量将增长69%,达到250亿吨,届时中国增长218%,总量超过90亿吨,远远高于其他国家(Thomas,2007)。由于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方式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本章将讨论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根本性变化,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我们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从经验上勾画出中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从而揭示中国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和政策着力点。通过经验分析,我们尝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中,政策导向可以转变吗?(2)减排和低碳增长在财务上是可行的吗?(3)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各参与方可以达到激励相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