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长期增长与宏观经济

    • 作者:蔡昉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 报告大小:879.55KB
    • 报告字数:14414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刘易斯转折点

    摘要

    二元经济理论并非仅仅帮助人们观察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它与短期的经济周期现象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个长期处于劳动力无限供给,从而劳动力并不构成资本报酬递减的条件,然而却存在着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价格被系统扭曲的条件下,宏观经济表现从而起作用的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与新古典经济学假设的劳动力短缺、资本报酬递减和没有系统的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条件下截然不同。

    与此同时,当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逐渐消失,生产要素市场逐渐发育完善的情况下,宏观经济也会是另一种表现。特别是,在这样的一个缓慢转变过程中,新古典的宏观经济学解释不了许多转变中的现象。同时,如果不加改造的话,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对于解释这时出现的宏观经济现象也显得苍白。因此,从中国实际发生的变化出发,借助二元经济理论框架,认识长期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刘易斯转折点期间的宏观经济及政策至关重要。

    本章以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执行的积极财政政策、经常性进行的以抑制经济过热为目标的货币政策,以及争论中的以减少贸易顺差为目的的外汇政策为例,讨论了长期形成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意义。同时,还尝试为中国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提供一个长期视角,指出中国的宏观周期问题,主要在于长期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和高储蓄率,以及一系列体制因素导致资本价格偏低,进而形成不善投资。这种倾向在比较优势出现变化端倪的情况下,更容易表现出来。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应该以有利于解决不善投资造成的结构问题为目标。 <<

    >>
    作者简介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以及“三农”问题的理论和政策等。著有《读懂中国经济》《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等,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数百篇。获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华人口奖、中国发展百人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