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城市劳动力市场形势

    • 作者:蔡昉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 报告大小:830.07KB
    • 报告字数:16104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刘易斯转折点

    摘要

    中国的就业增长和结构变化是30年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结果。考察中国经济改革历程和逻辑,在改革追求发展效应这个特征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在整体上表现为只涉及增量变化的循序渐进特点的同时,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也交织着涉及存量变化的相对激进的改革。改革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和步骤,取决于体制作为一个整体的相互适应性的需要和社会承受力。

    劳动力市场改革就是这样一个领域。一方面,在几乎所有的改革推进的同时,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都相应地得以深化;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的国有企业以减员增效为目标的就业制度改革,由于同时遇到了宏观经济的低迷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形成对劳动力市场的严重冲击。可见,在这个特别领域的特定时期,改革方式就十分类似于一种休克疗法。但是,由于渐进改革时期的积累又使得这个激进的改革得以成功。

    在经历了由于宏观经济低谷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因素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冲击之后,中国整体改革过程没有停顿,反而加快了步伐,并且在以往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就业体制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发育方面,采取了相对激进的手段。通过政府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努力和劳动力市场机制逐步发挥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城市就业的恢复和进一步扩大是十分迅速的,继续大规模吸纳着农村转移劳动力,大幅度推进了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这种中国特色的劳动力市场转型、发育和城乡就业的扩大,对中国改革和发展整体的影响是深远的,其最新表现也成为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本章将从城镇劳动力市场发育进程,以及在经历冲击以后就业恢复与扩大的效果,判断转折点的到来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

    >>
    作者简介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以及“三农”问题的理论和政策等。著有《读懂中国经济》《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等,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数百篇。获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华人口奖、中国发展百人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