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5·12”大地震三周年,回顾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映秀社工站之前近三年的工作,才发现这样的反思,其实一直贯穿在我们的工作理念与实际行动中。对于我们,灾害社会工作不仅仅是提供心理陪伴与生计出路,如何在促进社区成员能力建设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依、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更为重要的考量。“5·12”一周年之后,“映秀母亲基金”的设立,“映秀母亲绣坊”的建成,成都社工站“城乡见面会”的开展,广州北京路“绿耕城乡互助社”的试运营,金坡村乡村体验游的进行,映秀博物馆的筹备,让我们一点一点向理想靠近。其中最堪安慰的,不是项目可以依据怎样的标准得到何等的评估,而是前线社工与妇女小组的成员们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成长。他们,是我们可以向理想挪动的支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