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政府选择还是社会选择:基金会运作的两种不同机制

    • 作者:赵小平 郑丽杰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 报告大小:9.48MB
    • 报告字数:19294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汶川地震公民行动报告

    摘要

    我们经常使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个概念来描述公共领域里的组织之运作机制。两类组织在不同的称呼下,拥有实质性的区别。那么,这一区别又是什么呢?这种区别落实到基金会身上,又将如何表现?抗震救灾善款募捐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实际观察的场所,从中可以看到那些半官方的募捐组织与那些自下而上的组织的不同所在。我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产生于社会的组织要想生存,就需要得到社会捐款者的认可,社会捐赠是其生存的唯一依靠,因而,它们是在接受社会选择的机制。半政府化的基金会与此不同,它们的生存资源来自于政府,因而,它们完全可以无视社会公众的态度与意见,相反,它们只需要从政府那里获得权威与合法性,接受政府的选择。 <<
    >>
    作者简介
    赵小平:
    郑丽杰:郑丽杰,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硕士研究生。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