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民间组织的专项改革与制度创新

    摘要

    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中国民间组织登记管理的单项行政法规是比较齐全的,包括《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年10月25日)、《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年3月8日)、《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8年10月25日)和《外国商会管理暂行规定》(1989年6月14日)。这些行政法规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登记程序和事项;二是日常行政管理;三是法律责任。目前民间组织的规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靠这四个条例。从立法实践看,任何一部法律都不可能包罗万象,一些相关的内容需要分解到其他法律制度中。上述四个法规中的一些问题,立法者已经留给其他法规去解决:或者制定条例的实施细则,或者制定专项配套政策,或者交给地方立法去探索,甚至进行地方性试点。20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不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相关部门紧密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改革政策,通过这些专项政策较好地处理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配套政策是对现有法律法规的有益补充,体现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的特点,使得民间组织的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呈现渐进式改革的特征。很难想象,没有这些政策,民间组织的法律体系将会是完整和系统的。 <<
    >>
    作者简介
    李勇:李勇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长期从事中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登记管理工作,并任多个高等院校兼职教授。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