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被公认为近代经济学的创始人,他在经济学中的地位类似于牛顿在力学中的地位。虽然在他之前已经产生了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经济学理论,但正像牛顿用物质本性(万有引力)来解释天上地下一切物质的机械运动规律一样,亚当·斯密用人的本性(HumanNature)来解释被喻为“看不见的手”的市场自动调节机制,从而使经济学真正成为立足于基本假设而演绎出来的科学体系。“看不见的手”由此成为斯密对人类思想的巨大贡献。而马克思则是政治经济学的爱因斯坦:正像爱因斯坦发现了万有引力背后的复杂的物质-时空结构一样,马克思发现了市场的“看不见的手”的背后的资本-劳动结构,由此揭开了复杂的市场权力结构之谜。从人性结构到深层市场权力结构的发现,于是成为政治经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
那么,这种作为社会经济现象产生之源的人性,到底是怎样的人性?这些人性如何能够转化为“看不见的手”?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广泛流行的严重误解:将利己主义作为基本人性,认为社会只要放任人们的自私本性,就会自动产生出增进社会公共福利的“看不见的手”,由此自由放任人们在市场上的逐利行为,将会产生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状态。这是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对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解释。这一观念不仅深深地影响着经济学理论界,而且也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那么,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伦理基础究竟是什么?它的实现条件是什么?斯密在这个问题上的巨大贡献及其局限性何在?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