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第二节 中国的非国有化

    • 作者:张聪明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 报告大小:0KB
    • 报告字数:0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当代中俄国有经济比较研究

    摘要

    1978年以后,中国的国民经济经历了调整和初步的改革开放后,经济获得增长,人们生活得到改善。但为了解决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积累的深层问题,中共中央于1984年10月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此前后,中共中央从1981年起,到1987年10月,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84年10月,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确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变了自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实施的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赶超战略,开始实施“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1]在此背景下,1985年前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国的国民经济非国有化进程也从此启动。 <<
    >>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张聪明: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转轨经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