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作者:朱宗友出版日期:2013年09月
    • 报告大小:826.67KB
    • 报告字数:6711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研究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试图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前进过程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进步,但由于缺乏建设经验以及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也遭遇到一些挫折。1978年,邓小平同志打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来发展中国。其后党的领导人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如何看待我们所走的道路问题上却存在分歧。在有些人看来,中国形式上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有的人认为,中国表面上是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并没有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有的人认为,中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只是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衣来走资本主义道路,它是对民主社会主义模式或美国模式的复制。应该说,这些观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存有误读。本书试图从理论渊源和历史背景两个方面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民主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美国模式的形成,从而揭示出这四种模式在指导思想、政治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不同之处,以进一步廓清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
    >>
    作者简介
    朱宗友:阜阳师范学院副教授,中共中央编译局博士后。近年来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全球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求实》《学术论坛》《中州学刊》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各类项目10余项。
    <<
    >>
    相关报告